誠信教育宣傳丨 真誠為先,誠信為本!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05-25 16:00
來源:
誠實守信是人類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優(yōu)良道德品質。誠信既是個人道德的基石,又是社會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條件。誠信缺失的個人將失去他人的認可,誠信缺失的社會將失去人與人之間正常關系的支撐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,必須加強公民的誠信品質。
誠信的內涵
誠信就其內涵而言,包括誠和信兩方面;這兩方面既有所區(qū)別,又可以互訓使用。
“誠”的內容又包括兩方面:一是真實,二為誠懇。真實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。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,本來就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:一是客觀事物給人的聲、光、熱等刺激,二是主體對這些刺激的加工和整理。由于主體對客觀事物進行了加工整理,而作為此整理基礎的人的實踐又受到歷史條件等的制約,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之間有所差距,是難以避免的。但真實要求忠于自己現(xiàn)階段對客觀事物的認識,而不因為什么原因,特別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有意的歪曲它。誠懇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自己主觀意圖的本來面貌。人對自己的主觀意圖,一般有著準確的把握,但直接表達這些主觀意圖,可能要付出代價。但誠懇要求忠于自己,而不是由于畏懼代價而去歪曲自己。真實與誠懇結合起來,就構成了“誠”的基本內容。
”信“字由人字旁加一個言字組成,指的是人說話要算數,對自己的承諾負責,要言而有復,諾而有行。在古代,信一開始指的是在祭祀時人對神靈所說的話;由于古人認為神靈支配著自然并統(tǒng)治著自己,因此這些祭祀的話對他們來說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,必須要遵守。后來,這種意義擴展開來,不再是對神說的話要算數,而是所有的話都要算數了,言必信,行必果。誠與信有所區(qū)別:誠講的是不能歪曲主觀和客觀的實際狀況,更強調靜態(tài)的真實;信講的是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,更強調動態(tài)的堅守。更深一層的,誠是一種內在的德性與修為,而信則是一種外在的確認與表達。但二者之間的聯(lián)系又是一目了然的:靜態(tài)的真實是動態(tài)堅守的基礎,動態(tài)堅守也是靜態(tài)真實的結果;內在的德性與修為會通過外在的言行加以確認,而外在的言行沒有內在的涵養(yǎng)作為基礎那也是難以持久的。正基于此,誠信經常互訓連用:一方面,用誠來解釋信,用信來解釋誠,“誠,信也,從言從聲”,“信,誠也,從人從言”;另一方面,誠信結合在一起,表示誠實無欺、恪守信用之義。
為什么要誠信
誠信是各個文明都加以珍視的基本價值,而中華民族更是把誠信作為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本特點之一,認為人無信不立。西方社會步入近現(xiàn)代之后,由于市場經濟履行契約的基本要求,開始把誠信作為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加以強調。隨著中國加入全球化,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之后,契約精神所要求的誠信維度也愈發(fā)被凸顯出來??梢姡袊竦恼\信品質基于兩種互相融合的傳統(tǒng),一是中國文化中內誠外信的傳統(tǒng),二是市場文化中契約之信的傳統(tǒng)。
市政公用工程、房屋建筑工程、安裝工程